內容來自hexun新聞

台東縣還貸款重化工業超量瓜分沿海空間 對環境威脅不容忽視

12日,國傢海洋局發佈《中國海洋發展報告(2012)》。這份“海洋國情咨文”指出,隨著新一輪國傢沿海開發戰略佈局基本完成,涉海行業尤其是重工業正在瓜分沿海空間,開發利用需求與資源環境承載力之間矛盾凸顯。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12日從權威渠道獲得的報告全文顯示,從“十二五”涉海產業和行業發展規劃看,海洋漁業、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、鋼鐵工業、石油開采業、石化工業、濱海旅遊業、電力業等,大多臨海佈局,彼此交叉,相鄰緊密。上述行業在岸線、濱海土地、淺海灘塗、近岸海域等空間資源上,呈現“超量”瓜分態勢,行業沖突、用戶矛盾進一步突出,一位參與編制上述報告的專傢向記者透露,“十二五”期間,鋼鐵、石化、造船等重化工業仍將繼續大量佈局於沿海地區。他舉例說,全國七大石化基地中有五個落戶沿海,全國原油加工能力大多集聚沿海地區,全國九大鋼鐵基地有六個佈局沿海。沿海和近遠海經濟開發對環境造成的威脅,同樣不容忽視。報告顯示,“十一五”期間,一系列沿海地區的開發規劃先後獲批,這些規劃的實施,將在中國的沿海地區掀起一場新的重工業發展高潮。大部分新建的重工業項目都選址在圍海造地形成的土地上,帶來較大的潛在風險。近兩年來,中國接連發生幾起重大的沿海工業污染事故,對有毒有害的重化工業沿海佈局敲響瞭警鐘。如2010年大連新港爆炸及其引發的石油泄露事件、2011年大連福佳大化二甲苯儲罐泄露險情等。此外,江河污染物入海量仍在增加,2010年河流攜帶的化學需氧量、氨氮和總磷入海量較上年明顯增加。遼東灣、渤海灣和萊州灣依然是海水污染的重災區。盡管海洋經濟呈現高產值、高增速態勢,但投入產出率並不樂觀。報告顯示,總體上,海洋產業的產出效益較低,僅為10億元/萬人左右,與國民經濟統計中的建築業產出效益相當,較交通運輸業和制造業小,較金融和信息產業差距更大。具體而言,一是資源利用型產業(如漁業、海洋礦業、海洋鹽業)產出效益較低;二是制造型海洋產業(如海洋化工業、海洋船舶業)產出效益處於第二梯隊,保持在20億元/萬人的水平;三是服務型海洋產業和海洋新興產業的產出效益較高,其代表分別為海洋生物醫藥業、海洋交通運輸業。值得註意的是,海洋石油和天然氣業雖然屬於資源型行業,但該行業技術比重、資本比重遠遠高於一般資源行業;濱海旅遊業雖屬於服務型行業,卻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,從業人員多,產出效益較低。擔任海洋經濟“十二五”規劃專傢組成員的一位權威專傢12日接受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采訪時說,產出效益較低的產業,基本上都位於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大的產業鏈低端。他表示,自己在某地調研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時發現,作為當地所謂“支柱產業”的修造船業“焊的隻是船殼子,根本設計不瞭通信系統,自己隻有四肢,腦子是別人的”。海洋產業的擴張沖動也在沖擊原有資源容量。報告顯示,受海洋資源的探采、提取技術及設備力量不足的制約,海洋產業尚未擺脫粗放型發展方式,資源利用率有待提高。報告舉例稱,2010年,中國的海水產品加工量已占到海水產品總量的50%,卻因精加工、深加工能力不足,出口海產品每噸價格比進口海產品低近20%。此外,海水利用產業鏈尚未形成,海水淡化後的濃鹽水後處理問題尚未得到解決。對於沿海各地對沿海工業佈局的青睞,上述參與海洋經濟“十二五”規劃編制的權威專傢分析道,一是鋼鐵、石化等行業“兩頭在外”,鐵礦石、原油進口依存度較高,鋼鐵、化工品也大量出口,沿海地區交通便利,更能適應經濟全球化浪潮。二是在土地資源日益稀缺的國情下,圍海造地能用每畝地幾十萬元的投入,換來每畝地土地出讓金收入,對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都有很高的吸引力,“當前,填海速度遠超招商進度已釀成惡果,多個沿海省份已有大片新地閑置。”上述專傢透露,“十二五”海洋產業目標增速定在8%左右,僅高於GDP目標增速1個百分點,海洋產業將不可避免地告別兩位數增長時代。

新聞來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2-06-14/142444998.html

高雄鼓山農地貸款節稅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landularxocl1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